深度解读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
- 时间:
- 2018-12-19 19:04:17
- 作者:
- 邹老师
- 阅读:
- 来源:
- 河北教师教育网




如何来区分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,对于同学们来说,可能不是一件难事,但是对于它们的形成理论,可能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,而且也是做题易错的知识点。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深入解读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,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这部分知识点。
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,他于1959年提出了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。
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以下五个阶段,为了便于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五个阶段,老师就结合我们最普遍的心智技能-做数学题,举例子来讲解此部分知识点。
第一个阶段:活动的定向阶段(准备阶段)。
主要任务:使学生预先熟悉活动任务,了解活动对象,知道将做什么和怎么做,构建关于认知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,以便完成对它们的定向。
案例展示:对于做数学题来说,这个阶段就是老师讲解做题的具体要求和方法,并且进行例题演示的阶段。
第二个阶段: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。
主要任务:引导学生通过从事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,掌握活动的真实内容。
案例展示:在这一个阶段,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老师演示的例题,尝试着去独立完成计算。
第三个阶段: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。
主要任务:心智活动不直接依赖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,而是借助出声言语的形式来完成的。
案例展示:这个阶段,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方法,但是在独立进行计算的时候,需要边算题,边口述计算过程或者计算法则,通常我们说这是学生“念念叨叨”算题的阶段。
第四个阶段: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。
主要任务:从出声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。增加了更多的思维成分。
案例展示:在这个阶段,学生算题的时候,不在出声的念叨计算的过程或者法则,还是在头脑中默念计算过程或者法则。
第五个阶段:内部言语活动阶段。
主要任务:心智活动完全借助内部言语完成,高度简要、自动化,是很少发生错误的熟练阶段。在这一阶段,心智活动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成分。
案例展示:在这个阶段,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做题方法,能够自动化快速解决数学问题。
以上就是关于本篇知识点的相关解读,希望老师的总结会对大家有所帮助,祝大家早日成师。
免费领取教资笔试/面试/普通话备考资料>